|
|
|
新闻动态 |
|
|
蚕茧产量连续11年居重庆首位,黔江蚕桑产业织就“致富网” |
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,产业是根本。地处武陵山区腹地,集老、少、边、山、穷于一体的重庆市黔江区近年借力“东桑西移”战略大力发展蚕桑产业。小小的蚕茧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。
记者本月随重庆市委统战部、重庆市民宗委、中新社重庆分社共同主办的“武陵山乡美·齐力奔小康——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”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黔江区了解到,该区2020年新栽桑1.025万亩,达到8.3万亩,桑园面积和产茧量持续11年该市第一,469户建卡贫困户种植蚕桑增收致富,带动2300余名贫困人员在合作社或大户务工增收。
据重庆黔江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曾辉介绍,近年来,黔江将蚕桑列为全区“三大”农业骨干产业,蚕茧产量由2000年的1800余担到2020年的6万多担,增长32.3倍;蚕农综合收入达2亿元。
2020年4月该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认定为“重庆黔江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”,是目前全国仅认定的2个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。
“2006年黔江区根据“东桑西移”战略从浙江招商引进民营企业。近5年来工商联持续组织150余家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签约结对,以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。”曾辉说,重庆市双河丝绸有限公司作为引进的民企之一,扶持该区88个贫困村、205个组、429个建卡贫困户、1814人栽桑养蚕,并通过“桑菌、桑菜、桑药、桑鸡”等综合开发利用,让每户年均总收入超过25000元。
“刚到黔江时,老百姓种植蚕桑的积极性不高。”重庆市双河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松奎回忆,因缺乏种植技术及蚕桑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,村民们对种植蚕桑一直抱着观望心态。为了发动当地百姓种植蚕桑,他天天下乡,给老乡们开院坝会、算收入账、普及种植技术、宣传种植蚕桑的各种利好,一年鞋子都走烂好几双,一走就是十多年。
“为了打消蚕农的顾虑,让市场更稳定,我们公司每年都对蚕茧实行保护价收购,保护蚕农种植积极性。”陈松奎说,目前该公司有100多名员工分布在21个乡镇为村民提供蚕桑种植技术指导。
陈松奎称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今年蚕桑收购价格大幅下降,邻近区县蚕桑收购价格降为每公斤22元,但黔江收购价格仍为每公斤39元。
“面对新冠疫情,为了企业长远发展,政府部门给予了我们税收、社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,真是雪中送炭。”在陈松奎看来,种植蚕桑不仅有技术指导,还有价格保障,这也吸引了不少村民回乡发展蚕桑产业。
“现在生活有很大的改善,在外地务工的老公也回到了黔江。”重庆市双河丝绸有限公司缫丝工人黄秋华告诉记者,她家里两个孩子,因学致贫成为建卡贫困户,2013年黄秋华成为重庆市双河丝绸有限公司的缫丝工人,每个月有3000多元(人民币)的收入。
作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,黔江区金溪镇自2018年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,构建“蚕桑N”一主多辅产业结构,通过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,最大限度汇聚产业发展动能,促进当地贫困户以蚕桑产业为支撑稳定增收脱贫,全镇现有桑园达到1万亩。
该镇于2020年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的扶持下实施“金溪镇蚕棚闲置期香菇培植示范项目”,采取“个人承包专业技术支持市场价保底收购”的形式,利用10月至次年4月蚕棚闲置期,示范培植5万棒香菇,每年生产7.5万斤鲜菇。实现蚕棚“夏、秋季养蚕,春、冬季种菇”的“一棚两用”循环种养,进一步增加村民收益。
中共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表示,该区以实施产业振兴为契机,稳定生猪产业、蚕桑、烤烟三大支柱产业,计划年出栏生猪80万头,标准桑园面积稳定在10万亩,年产优质蚕茧15万担以上,继续将原市级深度贫困镇金溪镇打造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;同时,明确一批区级基础薄弱的乡镇、村给予重点帮扶。
|
天津畅斯达科技有限公司常年特价销售对氨基偶氮苯-4-磺酸、柠檬黄、薛佛氏钾盐、薛佛式钠盐、羧基酮、赤藓红、4,4'-二氨基三苯甲烷
等产品,并且在农药着色、肥料着色、食品着色染料产品有突出的质量,咨询电话:022-28454688。 |
发布时间:2021/1/29 已被阅读1504次 |
|
|
|